close

汪汪

    只要注意觀察泰國的幼稚園,就會發現牆壁上貼滿很多動物或花草的圖畫。小朋友們非常喜歡動物。

    小時侯幼稚園的老師都是這樣子教導小朋友。

    「各位小朋友,這種動物看到不認識的人就會โฮ่งๆ叫,這隻動物一到早上就會เอ้กอีเอ้กเอ้ก叫。」

    小朋友們於是認為不管那一國的動物都是發出這樣子的聲音。進入小學後知道โฮ่งๆ與เอ้กอีเอ้กเอ้ก叫的動物在英文教科書中卻是「bow-wow」與「cock-crow」後,不禁大笑並覺得叫聲也太奇怪。

怎麼聽就不是這種叫聲

    泰國人在開始學習中文時,中文教科書裡,狗的叫聲不是記載「bow-wow」,卻是「汪汪」。雞的叫聲從「cock-crow」變成「咕咕咕」。

    透過自己的耳朵再確認後,即使怎麼努力的聽家裡的狗所發出的叫聲,很可惜地,依然只能聽出โฮ่งๆ的叫聲。附近住家養的雞叫聲,即使雙手倒立仔細聽,既不是「cock-crow」也不會是「咕咕咕」的聲音。

    在泰國,從2~3歲起就開始被教導學習動物的叫聲、交通工具或生活周遭的聲音。因此,泰國人的耳朵或腦袋中從這時侯開始建立起這些聲音的認知。小嬰兒的聲音,泰國人怎麼聽也不是「哇哇哇」而是อุเเว้ๆ。鴨的叫聲不是「呱呱呱」而是ก๊าบๆ。小雞的叫聲不是「吱吱吱」而是เจิ๊ยบๆ,豬的叫聲不是「咿咿」而是อู๊ดๆ。

不懂ㄆ一ㄤ與ㄉ一聲

    生活周遭的聲音也和台灣人認知不同,其表現方式也不一樣。報紙上寫著「那件事發生當天,我聽到了เพล็ง聲」。泰國人毫無疑問地認為一定是碗盤或餐具的破裂聲。怎麼聽也不會是「ㄆ一ㄤ」聲。

    如果閱讀到關於半夜來自廚房的ดิ๊งๆ聲,一般大家都認為是滴水的聲音。如果書中用泰語記載「ㄉ一」聲,泰國人絕對無法想像這是什麼聲音。

    生氣之下大力關門的聲音不是「碰」而是ปั้ง,這個聲音的話台灣人應該可以想是關門聲。電話聲กริ๊งๆ也和中文很相近。

天氣寒冷發抖?

    不僅是聲音的不同,泰國人在天氣寒冷發抖時與感冒頭痛時的擬態語分別為ดิ๊กๆ與ดิ๊บๆ。

    另一方面,中文裡面也有無法用泰語表現的內容。例如「怒髮沖冠」就沒有相對應的表現方式,頂多只能翻譯成「非常生氣」。泰國人無法理解為什麼存在這樣子的表現方式。

 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newagebible55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